《中國環境報》專版報道安慶“兩湖三河”項目治理成效與經驗做法
2025-03-12 來自: 中國環境報 瀏覽次數:31
安徽雷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雷克環境)是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和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技術合作企業,同時也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安徽省“專精特新”企業。雷克環境擁有“藍藻磁捕”和“底泥洗脫”兩大核心技術,形成了標本兼治的技術體系,并在產業化應用中創造了諸多經典案例。“藍藻磁捕”技術入選生態環境部2019年污染防治技術目錄,藍藻磁捕船入選安徽省首臺(套)重大裝備,已在巢湖、太湖、滇池等地開展除藻應用;“底泥洗脫”技術被住建部、水利部列為水體內源污染治理技術,并向全國推廣,目前已在全國13個省、直轄市廣泛應用。其中,北京市涼水河底泥洗脫暨生態恢復項目榮獲2020年度水利部“大禹獎”。
圖為磁加載底泥洗脫機
2022年7月,雷克環境投資成立了中科雷克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專注于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生態領域,開發并生產藍藻打撈、底泥洗脫、生態運維、污泥再生和直排截污五大系列產品。
目前,雷克環境已發展成為技術精良、裝備齊全的水環境綜合服務商,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了積極貢獻。
■項目概況
安慶的“兩湖三河”包括西小湖、東大湖、順安河、康熙河和新河,是安慶城區的主要連通水系。近年來,水體外源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由于內源沉積污染釋放、雨季外源污染匯入、引江濟湖輸入性污染等多重因素疊加,水中氮磷含量較高、水體渾濁,特別是夏季底泥厭氧上泛、藻華頻發、異味刺鼻等,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品質。安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兩湖三河”水環境治理,積極申報并爭取水污染防治資金支持,為項目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2年7月,雷克環境中標后,科學制定了治理方案,緊緊圍繞水質提升目標,始終以生境修復和生態恢復為主線,著力強化城市河湖的行洪功能、生態功能和景觀功能。實施了河湖底泥洗脫、環湖生態緩沖、雨季行洪導流和水生植物恢復四大工程。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努力,最終呈現出水清岸綠、水草搖曳、魚翔淺底、鷗鷺翔集的生態美景。尤其是西小湖生態恢復區已占全湖面積的1/4,水體透明度比治理前提高兩倍以上,水質主要指標達到地表Ⅳ類水標準,贏得了廣大市民的認可和稱贊。
圖為項目實施后,水草豐茂、水體清澈的生態美景
■技術特點
底泥洗脫技術是河湖內源污染治理的一項重大創新,成功實現了內源污染削減和水體生境修復的技術耦合。其基本原理是通過物理擾動在泥水界面產生湍流,使膠體沉積物翻滾、碰撞、摩擦,無機大顆粒重力沉降、原位覆蓋,有機微粒和無機細顆粒隨水泵出,經絮凝沉淀后抽吸外運,絮凝分離后的清水回流原水體。這項技術在有效去除底泥有機質和水體懸浮物的同時,著力提高水體透明度,構建穩定的泥水界面,滿足沉水植物生長必需的光照要求和基質條件,改善水體生境,促進生態恢復。目前,底泥洗脫技術已在河湖、水庫、近海、城市景觀水體內源污染治理暨生態恢復等領域廣泛應用。
藍藻磁捕技術是湖泊藍藻水華防控的先鋒技術,利用微納網狀結構的礦物材料,通過磁加載和磁絮凝,將藻細胞及顆粒態氮磷污染物粘結并包裹,快速形成較為密實的絮體礬花。磁性絮體流經不斷轉動的磁分離裝置時,被磁面吸附、捕獲并移出,從而在較短時間內實現藻/水的在線分離。這項技術針對傳統氣浮法和絮凝沉淀法處理藻水費時較長、出水水質較差的狀況進行了革命性創新,進出水僅需3分鐘—4分鐘,處理效率提高5倍以上,出水水質穩定達到和接近湖庫Ⅲ類水標準,兼有“藍藻打撈、內源削減、清水還湖”三大功能。目前,藍藻磁捕船已在大型湖泊、城鄉飲用水水源地及城市景觀水體藍藻應急防控打撈場景下廣泛應用。
■項目優勢與工程創新
科學施策是項目成功的前提。為進一步理清治理思路并提高施工效率,雷克環境董事長吳敬東先后召開了六次項目推進會,要求緊緊圍繞“一個目標”“兩個方案”“三張圖紙”和“四項工程”展開工作。具體而言,圍繞生態恢復這一總目標,認真執行施工組織方案和技術把控方案,嚴格對照底泥污染分布圖、湖床高程對比圖和生態恢復配置圖,精心組織底泥洗脫、行洪疏浚、溢流截污和生態恢復四項工程,科學治理、科學施策、循序推進,最終使河湖實現了由“藻型水體”向“草型水體”的生態轉型。
高超技術是項目成功的關鍵。雷克環境首先針對西小湖藻華泛濫的狀況,緊急調運了藍藻磁捕船、藻水分離車、龍卷風吸藻裝置和“迪沃”大流量吸藻平臺進行藍藻應急處置,以工作加速度跑贏藍藻繁殖速度,有效遏制了藻情的發展。隨后,通過底泥洗脫不斷削減內源污染,改善水體生境并促進生態恢復,同時采取生態隔離措施,確保生態恢復區沉水植物的生長。目前,西小湖生態恢復區的水體透明度已達到80cm,與外圍水域形成了鮮明對比。眾多專家稱贊,“兩湖三河”的治理成效和技術路徑開闊了河湖水環境治理的思路,為安慶乃至全國的水環境治理提供了示范。
長效運維是項目成功的保障。2023年10月,“兩湖三河”項目進入了為期三年的運維階段。在運維期間,雷克環境不惜成本,加大了設備、人力和水生植物種植的投入力度,通過常態化的底泥洗脫,不斷移除沉積污染物,嚴格控制內源污染再生,鞏固了前期的治理成效,實現了水質提升和生態恢復的良性循環。
■效益分析
生態效益顯著:藻華風險基本消除,西小湖水質由劣Ⅴ類提升至地表Ⅳ類水標準,重現了水草豐茂、水質清澈的生態美景。項目的實施顯著改善了安慶城區河湖水環境質量,大幅提升了城市形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河湖沉積物中存在大量處于休眠狀態的植物芽體、種子以及底棲生物。傳統的清淤和疏浚方式不僅會降低湖床高程,而且難以去除水體懸浮物和提高水體透明度,無法滿足水生態恢復所必需的“透深比”,同時還會對底泥種子庫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底泥洗脫技術是諸多內源治理方式中能夠有效去除底泥有機質和膠體懸浮物,并在較短時間內大幅提高水體透明度的先鋒技術。這項技術能夠保留原始種子庫,使水體底質中處于休眠狀態的種子或芽體通過光合作用復蘇萌發并得以健康生長。此外,物理擾動、絮凝沉淀、泥水轉運和污泥壓濾全流程實現閉環運行,污泥產生量僅為清淤法的1/20,成功實現了污泥減容減量和“變廢為寶”的資源化利用。
圖為項目實施后,西小湖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空間
經濟效益可觀:目前,在生態恢復領域通行的清淤疏浚、水質凈化和植物種植“三步法”,不僅資金投入大,存在過度工程化治理的問題,而且沒有準確切中內源污染的構成和釋放特點,難以有效滿足科學治理和有效治理的要求,往往事倍功半。底泥洗脫技術通過泥水共治和修復生境,創造了適宜沉水植物萌發和生長的有利條件,為重啟水生態系統的自組織功能、促進生態完整性的恢復解開了“生態密碼”,顛覆了現行的“三步法”,顯著降低了投資成本。
社會效益突出:項目實施后,解決了安慶城區河湖污染問題,營造出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空間,進一步改善了城市生態、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增強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此外,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注重與廣大市民的溝通和宣傳,大幅提升了市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引導廣大市民共同維護城市環境,為推動安慶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了力量。
原文鏈接:https://www.cenews.com.cn/news.html?aid=1204701